有没有大神用过CH32V103/20x/30x系列的片子,这段时间做了初步评估,
从性能上看,完全不输对应的ARM系列,不知道有没有大神批量使用过,有没有暗坑?
感谢。
离线
常用的功能没有发现坑
离线
用着还行,跟代码跟xx32差不多, 也挂了一些他们自己的外设,带PHY的高速USB还是比较香的.
离线
用过CH32V103C8T6,感觉还可以,就是没有CH571F便宜
离线
高速USB、千兆网、蓝牙BLE,,看起来很强大
离线
是的,另外由于RISCV带有BCR/BSHR寄存器,GPIO的切换速度可以做到比ARM快一倍。ARM只能先读,修改,再写,否则同一端口的其他PIN的状态无法保证。
目前看有个缺点就是代码密度低,同样的程序编译出来比ARM的大不少,这一点代码量比较大的时候要考虑。
另外测试发现静态功耗要比ARM的高30-40%,不过只要不是电池供电的设备不用太担心。
好在价便宜,希望能保持一段时间,让采购订几包趟趟雷。
离线
用过CH32V103C8T6,感觉还可以,就是没有CH571F便宜
刚刚看了下 CH571F/3F 系列,这个FLASH够大,不知道他们的定价策略,CH32V103系列只有64KB,但是价格比57x系列高,难道只是因为QFN封装。
上次买样片时附带了几片573F,扔在一边吃灰,正好可以折腾折腾。
最近编辑记录 llinjupt (2022-03-20 10:57:40)
离线
事实证明一分钱一分货。CH573的性能不给力,配了个内置的SPI FLASH,代码只能在RAM中才能达到相应主频的性能,但是RAM只有18KB,需要一定的技巧。另外GPIO切换只支持bit clear,不支持bit set,有意为之?果断拿出吃灰中的AIR105,FLASH 4M+640K SRAM,204MHz的CortexM4核,使用C+ASM开发,真是信马由缰,自由奔腾。2/30x系列外设有所不同,High USB+CAN, AIR105没有,PK下性能会如何? 真是一个困难选择症状的美好时代。
简单总结:
CH573=>性能不要太强的需求,但是要大FLASH的应用
AIR105 => 性能+FLASH+RAM平衡需求,QFN
CH3XX => HighSpeed USB+CAN
最近编辑记录 llinjupt (2022-03-29 12:23:14)
离线
air105这个和stm32f03开发区别大吗?没看过air105的库呢。
没usb和can是挺可惜的。还有qfn手工焊接有点难度。
-------------------------
额,是有usb的。
最近编辑记录 Gentlepig (2022-03-31 10:49:37)
离线
air105这个和stm32f03开发区别大吗?没看过air105的库呢。
没usb和can是挺可惜的。还有qfn手工焊接有点难度。
-------------------------
额,是有usb的。
QFN要多焊几次,找找手感,另外推荐用热风枪+BGA助焊剂+锡膏(劣质的锡膏和助焊剂就不要考虑了,完全是浪费时间),
其他方式个人经验,手工各种问题,良率很低。
QFN的最大问题是焊接后无法直接通过万用表测试引脚通断,只能测试相邻脚是否短路,这对于普通爱好者
可是头大的很,个人用的是JTAG 边界扫描方式测试通断,不过没有JTAG口的片子就不行了,通常对于PIN脚较多芯片都会提供JTAG接口。
这对于BGA封装的片子同样适用。
离线
CH573不如选CH571F,不到3块钱,带USB,18kB SRAM+192kB FLASH,性价比爆炸。正点原子那个烙铁都用CH571F了。
离线
CH573不如选CH571F,不到3块钱,带USB,18kB SRAM+192kB FLASH,性价比爆炸。正点原子那个烙铁都用CH571F了。
嗯,这个系列根据需要都可以考虑。
现在国产MCU在很多方面都设计得很人性化了,工程师可以少很多麻烦,比如USB的防反射电阻,内置LDO等等,原来很多在国外高一级系列的片子上有的功能,也被集成进来,例如SPI支持任意bit(<=32bit)长度。只要再过几年,稳定性,安全性能够和国外持平就更幸福了。
离线
@llinjupt
以前是国产芯片没人用,被外部力量强迫开始用了发现也挺好,然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一切都要感谢川总。
离线
@llinjupt
国产芯片的稳定性、安全性并不比进口芯片差,毕竟都是那几家代工厂造的芯片并且现在也有好多专门的处理器内核方案公司芯片设计并不难。
目前国产MCU差的是开发环境,缺少STM32CubeMX之类的工具,当然不少公司已经着手这类工具的开发了。
其实在STM32CubeMX推出的几年前,飞思卡尔就已经出了这样的工具(CodeWarrior)了,然而现在国内用STM32CubeMX的比CodeWarrior多很多,所以国产MCU的发展也很大可能是这样:在用国产初始化配置工具的比STM32CubeMX的多。
离线
@海石生风
可能您不明白我说的意思,如果您使用专业工具验证过,并经常关注专业分析报告,您就不会下此定论了,很多国内芯片都是分钟级读取固件,连物理入侵都不用,破解已经是一部分人“正经”生意。硬件设计的漏洞数不胜数,只不过关注这方面的人比较小众。
像低功耗功耗这一块也不行,极端环境的稳定性如何?从90%到追齐到100%,这最后的10%所要付出的努力比前面90%所付出的不会少太多。
最近编辑记录 llinjupt (2022-04-01 15:17:43)
离线